产业向哪儿转?怎么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为此指明了方向。总体来说,在国内推进产业转移的思路是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创新要素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地区转移。
南京夫子庙景区霓虹夜景流光溢彩,连云港盐河巷历史文化街区夜市佳肴美馔香气扑鼻,苏州各大场馆打造夜游演艺新场景……入夏以来,江苏16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服务质量和丰富文化活动等方式,促进夜经济持续升温。
夜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内需、展示城市形象、丰富群众夜间生活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片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消费“蓝海”。有数据显示,我国6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2023年全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在大力推动夜经济发展,通过拓展夜经济的新模式、新场景,持续激发消费潜能。不过,面对日益多元的夜间消费需求,一些地方夜经济活动存在同质化、低水平建设等问题,多样性和优质供给不足,对新生代消费者吸引力不足,同时,一些制约夜间消费潜力的短板依然存在。
夜经济产业关联度高、影响带动面广,对促进消费具有乘数效应。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夜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消费者等多方统筹发力,协同共治。
繁荣夜经济需要创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加速多业态融合发展。“夜经济”包含夜市,但并非简单等同于传统的夜市,各地需要摆脱过去单一服务业态,加速夜经济与旅游、体育、戏剧、音乐等文化艺术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夜娱”“夜赏”“夜游”“夜运动”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体系,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层次的夜间消费需求。比如,江苏今夏举办了“水韵江苏·璀璨夏夜”主题活动,通过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线上“云游览”、打造特色鲜明的消费地标等方式,“点燃”城市夜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繁荣夜经济也要依靠城市综合配套的提升和消费环境的优化,合力护航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应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和优化夜经济业态和空间布局,加强夜经济政策支持,出台夜间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和配套设施提档升级,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开发多样化的夜间消费场景及对应产品。同时,强化夜经济综合治理,在环境、治安、公共交通、食品安全等精细化管理上多下功夫,努力营造舒适、安全、美好的夜间消费环境。
繁荣夜经济还要依托科技赋能,加快创新步伐,走好品牌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需要加快夜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手机炒股软件下载,运用数字技术丰富夜经济,利用新科技手段推动文化、艺术、科技与经济有机融合,让夜经济更具科技感、更添活力。同时,各地可从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打造独有的、差异化的城市夜经济标识,推动夜经济从“网红”走向“长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股票配资开户_国内合法股票配资_正规实盘配资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