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某一天,正在海运仓总参一所赋闲的原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突然接到一项上级命令:立即收拾行李离开北京。接到通知时,秦基伟完全没有预料到,也没有事先收到任何相关信息,甚至没有人事先与他沟通过。他急忙问自己将去哪里怎么做股票配资,但来人只是简单地告诉他:“去了就知道了。”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像秦基伟这样的老同志,往往都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来人不愿多言,而秦基伟也不好再问,只能默默等待未知的未来。
三天后,秦基伟被送到了长沙,接着被告知,他将被下放到汉寿县西湖农场进行劳动改造。听到这个消息,秦基伟心里感到非常平静。虽然革命生涯已近尾声,但他从小便生活在农村,种地是他早年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一点也不害怕或排斥这种工作。他相信,既然别人能做的事情,他自己同样能够做得好。
秦基伟很快被安排到了农场,分配到种菜班。这个班一共有八个人,大家住在农场的菜园子里,环境虽然简陋,但大家都能共同劳动、互帮互助。此时的秦基伟已经55岁,相比班里其他年轻的战士,他显得年纪较大。然而,农场并没有要求他特别照顾,大家只需要称他为“老秦”,其他不必多问。农场也告诉战士们要帮助“老秦”进步。尽管身处这样的环境,秦基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优越感,相反,他积极与战士们一起劳动,不偷懒,也不要求额外的照顾,很快便被班里的战士们接纳为朋友。
展开剩余72%在劳动过程中,大家发现秦基伟不仅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员,还是一个非常擅长种地的人。他犁地、浇水、施肥,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极其认真,尤其是他那股从不抱怨、不怕吃苦的劲头,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尽管年纪较大,秦基伟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疲倦。与此同时,他的谈吐也让大家大为惊讶,每当大家聊天时,秦基伟总能谈及许多部队里的事务,听起来,他似乎无所不知,这让大家逐渐意识到,这位“老秦”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老兵。
一天傍晚,收工后,战士们围在秦基伟身边,其中一位胆大的战士直接问他,过去是在哪里工作的。秦基伟微微一笑,回答道:“和大家一样,我也是当兵的,只不过兵龄长一些。”战士们听后,继续追问他曾经的职务,想知道他这么年纪较大,肯定曾有过不小的官职。秦基伟并没有直接回答。但其中有个嘴快的战士打趣道:“至少也该是营级的吧。”秦基伟随即问道:“为什么这么说?”那名战士调皮地笑着回答:“营长每次见到你都特别客气,我想你肯定是营长级别的。”秦基伟微笑着对战士们说:“其实,我以前是农场的场长,按级别来说,和你们的营长是差不多的。”战士们听后,都恍然大悟,原来他曾是农场的场长,也许他的身份和能力就来源于此。
虽然秦基伟没有直接透露自己曾是昆明军区的司令员,但他并未让战士们知道更多的个人信息。这样的隐瞒,也许是为了避免过高的身份造成距离,影响大家之间的关系。毕竟,若让战士们知道他曾是司令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议论,甚至让他与战士们之间产生距离感。因此,他以场长的身份与大家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让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
回忆起这段经历,秦基伟晚年时总是充满感慨。他说,那时大家生活条件艰苦,经常缺乏营养,尤其是肉类。由于他们所住的菜园离营区较远,大家偶尔偷偷弄一些肉来“开小灶”,这在农场是严重违纪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必定会受到处分。虽然秦基伟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对,但他心里知道,战士们实在太年轻,已经几个月没有吃肉了,身心难免有些承受不住。于是,他心生了一个办法:“不吃、不问、不说”。他说自己不吃肉,避免违反纪律;不问肉的来源,以免增加战士们的负担;也不说出去,以免让上级发现,毕竟他们只是年轻人,偶尔改善伙食也无伤大雅。
尽管如此,战士们还是心疼秦基伟,看到他越来越瘦,每次开小灶时,总会留一些肉给他吃。秦基伟心里充满了感激,并开始定期自己掏钱,让战士们去当地的老乡家买一些食品来改善伙食。他与大家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近,大家也慢慢明白,眼前这位“老秦”绝非普通人物,只是大家心照不宣,大家都默契地保持着对他的尊重。
1972年3月,秦基伟因肩周炎被批准到长沙医院治疗,之后再也没有返回农场。虽然他本打算回去与战士们告别,但由于没有得到批准,他和班里的战士们未能再见面。这也成为秦基伟晚年的一大遗憾。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股票配资开户_国内合法股票配资_正规实盘配资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