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杲
每月中旬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融等经济数据,常被投资者视为观测宏观经济热度的温度计,广泛影响着资本市场情绪面。其中,社融作为资本市场“买方力量”长期跟踪的核心指标之一,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其不仅反映了某一时间段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反映了企业和居民的“借钱”热度。
从8月份社融数据来看,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引导金融业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分析最新社融数据以及监管部门对社融数据的解读可以发现,其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
其一,社融“量稳价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
“量稳”体现在,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余额增速均在8%以上,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高约4个百分点。社融规模在高基数上仍保持平稳增长。“价降”体现在,8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7%,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8个基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为4.48%,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当然,市场不仅关注社融余额增速,也关注社融增量变化。今年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3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42万亿元,同比少增3.57万亿元。一些投资者疑惑的是,增量减少是否意味着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减弱?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这背后有三方面深层次原因: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当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存在良性替代效应。因此,要正确认识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全面看待经济数据传递出的信息。
其二,金融活水持续流向重点领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是社融数据的另一大特征。数据显示,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0%。信贷结构优化有利于提升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强度、适配性和精准性,推动构建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健康发展。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从检察办案情况看,当前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犯罪手段主要包括:第一,以小恩小惠、亲情关怀吸引关注、骗取信任,再通过虚假夸大宣传、高额回报承诺等骗取大额财物。第二,打着养老政策、前沿科技、金融创新等旗号,利用老年人接触不多的新概念、新名词塑造“政府支持”“经营正规”“前景无限”等假象,对老年人迷惑性不断增强。第三,黑灰产业助推养老诈骗。比如,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编排话术、编造产品或项目,实施精准诈骗,让诈骗更容易得逞;利用非法互联网广泛引流,波及范围更广;利用非法支付平台迅速汇聚、转移资金,造成损失更大。
此次发布的6件典型案例分别是:曹某铭集资诈骗案,戴某平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许某燕集资诈骗案,叶某亚、纪某波等人诈骗案,夏某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许某桥、鲍某康等人诈骗案。6件典型案例覆盖了投资养老产业、预定养老公寓、销售收藏品、提供老年人诊疗服务、代办“养老抚恤金”等多种养老诈骗典型手段,涉及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涉养老诈骗相关罪名。
其三,政府债券支撑社融,增量政策有望持续发力。
8月份社融的另一大新特征是,政府债券净融资明显发力。从8月份单月来看,政府债券净融资16130亿元,占8月份新增社融比重超五成,同比多增4371亿元,成为社融的主要支撑力量。政府债券开始发力,将对促投资、稳增长以及化解存量债务起到积极效果,这也是政策层面一个十分重要的积极信号。
此外,金融监管部门的其他增量政策也值得期待。央行明确表示,将“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
当然,尽管社融数据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还面临国内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等挑战,这既需要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力专业股票配资机构,也需要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共同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股票配资开户_国内合法股票配资_正规实盘配资平台观点